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Young Guns 全球 50 位最優秀年輕視覺設計師作品台灣首展
Young Guns 全球 50 位最優秀年輕視覺設計師作品台灣首展
崑山科大邀您共襄盛舉
自 1990 年起,由具有 84 年歷史的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每 2 年舉辦「Young Guns 全球 50 位最優秀年輕創意人設計競賽」,參賽者需提出 10 件作品,50 位決選者都是從數以千計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並透過全球巡迴展出這些年輕設計師的作品。
策展人崑山科大視傳系鄭中義老師表示,經由旅美台灣設計師李根在先生交涉聯繫,崑山科技大學成為台灣首展地點,讓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洲、香港、日本、韓國等 50 位設計師作品齊聚一堂,崑山學生可搶先一步貼近並觀摩國際設計展與眾不同之處。鄭老師說,現場佈置以螢光綠、黑、白三色,串聯年輕、活力及些許神秘感,參觀者可輕鬆愉快地欣賞作品。
旅美台灣設計師李根在表示,每一幅作品都是由作者們的三件作品組合而成,如平面廣告、產品、攝影、建築、文字、海報等,每位設計師專業領域不同,呈現多元的設計理念與技法,特別是每件作品皆配有一張酷卡,用不同怪獸圖案代表每位設計師。
該校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黃雅玲表示,該展覽的精銳設計師年齡均不超過 30 歲,與該校學生年紀相仿,她期勉同學們能以此為目標,眺望國際舞台,相信每位年輕設計人也能創下璀璨紀錄。
該展覽即日起至 11 月 30 日,歡迎對設計感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
轉自:http://www.heyshow.com.tw/newsdetail.asp?id=4312
「POST」台灣流行文化設計展:史無前例的台灣設計奇才獅城聚首
史無前例的台灣設計奇才獅城聚首
揭露 19 個台灣何以成為華人流行文化指標的「新」秘密
台灣流行文化怎麼搞?他們說了算!
台灣的流行文化在華人世界佔了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舉凡華人的音樂、影像、文化、生活風格、流行話題...統統都從台灣這個多元文化體所迸發、誕生,並匯流至全世界的每個華人角落。台灣的大眾文化與設計領域本就過從甚密,充沛的創意能量搭載迷人的視覺饗宴,台灣流行文化自然風靡全球華人市場。
平面設計師聶永真為周杰倫、Jolin(蔡依林)等天王天后專輯封面設計美麗外衣,讓音樂的流行感從封面設計開始延燒;節目製作人詹仁雄將對設計的創意與思維發揮於電視節目的企畫製作之中,讓『康熙來了』一路從台灣紅至中國內地,甚至傳遍華人市場;設計師 Issa 讓台灣古早味的美食「鬍鬚張魯肉飯」變年輕,此後滷肉飯除了被定義為台灣小吃之外,更多了份潮流新意;建築師龔書章透過一座座的「臨時建築」,表現出超越真實住宅的極致美感;時裝設計師竇騰璜憑以台灣為時尚基地、在國際伸展台上展露台灣俐落有型的時尚身影。
今年台灣將首度集結 19 位各領域的設計奇才,把設計與流行文化間的緊密關係全方位呈現。從華人流行文化匯集地的角度切入,以「POST:taiwan design in pop culture」為題、參加兩年一度的新加坡設計節,並藉此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台灣創造流行文化的設計結晶。
2009 新加坡設計節展覽期間,台灣將以「POST:taiwan design in pop culture」做為參展主題,展現台灣設計原力的精髓。POST 象徵的意義是告示、是標竿、同時也是一種承先啟後的時代精神!透過台灣知名設計師建立的創作群像,可以看見台灣生活與設計連結的真實樣貌。遊戲橘子集團品牌總監,也是此次策展人陳秉良說:『在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環境養分涵養下,台灣已融合、撞擊出一種獨有拼貼式的台灣原創風格。以大眾傳播為媒介,經由電視、出版品的傳播與擴張,台灣流行文化除了原汁原味呈現出台灣價值與樣貌外,同時也深深影響著全球華人市場。觀察這些流行文化背後所展現的不只是流行文化精神,更是台灣藝術家因環境內化所創造出的設計美學。』
此次參展對象一舉網羅聶永真、詹仁雄、Issa、曲家瑞、竇騰璜、可樂王、龔書章、包益民、張嘉倫、林馬克...等台灣各界頂尖設計師,透過流行音樂、數位娛樂、產品包裝、視覺設計、時尚潮流、建築空間...等多面向的作品參展,向世界展示台灣因自身獨有的文化養分,所創造出屬於台灣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景,同時希望藉此發掘台灣流行設計文化更多、更廣闊的可能性。
關於organizer :
Designers Association of Taiwan 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主要致力於推動設計相關活動,以提升設計環境與產業競爭力,並擔任設計師與產業之間的橋樑,以及提供設計師在實務工作上的幫助。協會的實體運作,更改善台灣的設計環境,與強化設計地位與設計師個人成長。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更秉持原始的核心價值,不斷的透過各個活動與計畫的推動,來強化設計師未來的競爭力,並且對象不只設計師本身,如何透過相關的措施加強與其他產業溝通的方式,讓產業與設計師之間良性互動,共同打造未來產業的遠景。
更多內容,請務必前往:http://post2010.blogspot.com/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設計雙月刊149期—2009巴黎家飾流行報告
重生未來:2009巴黎家飾流行報告
巴黎家飾展對於所有專業人士來說不僅僅是一個高品質的商業博覽,更是一個家居世界的魅力之極。今年的巴黎家飾展以「Re-Generation」(重生)為主題,塑造出了一種新生與再生的力量。匯集家居裝飾、創意和設計、流行趨勢、和設計新星,展開的一場豐富的趨勢秀!意指著希望人們有能力重建自己的生活,創造想像和創新概念。
另一頗受矚目的焦點,在於主題展覽「Body House」,主視覺是腹部,確切的說是「肚臍」。body house首次展示了以身體形態為擬的裝飾,充滿了?然?有?感源自人体的家居??。靈感源自人體的趣味家居設計。人們所居住的房子就像一個會呼吸的人體般,也藉由這樣的觀念,設計師重新以許多想像不到的創意,作為設計人體造型的家具或是器官家飾,希望以對人類側重於美麗和健康的形象來轉化室內空間的面貌。
我的環保之道:2009哥本哈根設計週
8月27日到9月8日舉行為期兩週的哥本哈根設計週,今年主題圍繞在永續、工藝、環保之上,但同時,他們也更認真思索,身為丹麥人該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實踐?
日本新感性經濟:SENSEWARE展
日本設計師長久以來,擅用人們對於物品的情感及材質實驗的運用,設計出各種感動人心的產品。設計大師原研哉,為了能夠呈現材料在感性經濟上的價值,在今年的四月米蘭展上更集結了許多知名設計大師,以人造纖維為題,共同策劃「TOKYO FIBER 2009 SENSEWEAR」,展出相當多以人造纖維為材質的設計產品,這場展覽並於9月18日開始在東京21_21 DESIGN展出,展覽涵蓋建築、裝置、產品、服裝設計等不同領域。
和大品牌共度良宵:Levi’s、Ferragamo、BVLGARI蓋旅館
有機會能穿著Levi’s牛仔褲、Ferragamo最新鞋款、配戴BVLGARI飾品,盡情享受被品牌包圍的尊榮,絕對讓每個女人、男人都心動不已。現在你不但能穿戴這些大品牌,還能入住這些品牌跨界經營的旅館。從背包客到時尚男女,都可以愉快的和品牌共度良宵。
不只是甜美:荷蘭縫紉插畫家Marloes Duyker
對Marloes Duyker而言,插畫絕對不僅僅只是鉛筆畫或者繪圖而已。她試著用另類材料構圖,發展出的獨特縫紉插畫,獨樹一幟。沿著Marloes Duyker織就的各色線頭探險,你會走進一個個溫暖、詩意、清新、甜蜜、偶而帶一點陰鬱的插畫世界。以縫紉機為筆,拼貼各種素材,她的作品走出了繪畫的新境界。
反叛傳統就是我的主張 Danny Sangra
若說設計師、藝術家要不斷的反叛傳統、大膽實驗,推翻自我走出屬於自己風格之路,Danny Sangra是目前年輕一輩設計師,能把這樣哲學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其中之一,從塗鴉走到錄像,櫥窗外牆彩繪到與時尚品牌合作,在不同媒材、領域中尋找新的創造可能性。
綠實力,新勢力
植物,逐步取代人造加工的裝飾品,成為都會生活中最能療癒人心同時兼具綠化清新環境的新寵。不只出現各種與植物共生的家具產品,植物磁磚、植物燈不足為奇,Mathieu Lehanneur更在家中結合水族箱與小規模耕作,或直接開挖地板成為植物園;法國植物藝術大師Patrick Blanc的直立式花園,成為全球許多建築外觀的有機壁紙;更不乏許多建築師,以綠活創造樂活空間。這一波的綠色有機設計,規模與創意都超越以往,正式邁向綠色共生的新世紀。
我在城市有座垂直花園
在歷經數百年的工業化和都市化之後,Patrick Blanc的直立式花園(Vertical Garden),為全球城市景觀樣貌帶來重大革命。他創造了一個能適應於當代都會生活型態,同時具有景觀、藝術性、物種保存、生態均衡、都市淨化多功能的繽紛植物牆,讓人與自然再度緊密連結。
野性的呼喚: Moroso與IKEA前進非洲找靈感
最近歐洲品牌紛紛把設計隊伍拉到非洲大陸尋找靈感。一方面是尋求新的創作題材,希望在這片奔放原始的大地上,找到主題、色彩、布紋、工藝技術的新手法,例如Moroso的M'Afrique計畫。另一方面,近年「企業的社會責任」備受關注,包括:製造過程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則?而企業是否又能取之社會、回饋社會?都受到檢視。此外,以「商業手法達到公益目的」的社會企業也陸續湧現,且的確能創造雙贏局面,於是乎品牌無論大小,陸續前往第三世界(例如非洲、東南亞,甚至西藏),創造一個個西方市場與傳統工藝聯手合作的產品故事,大企業提供通路、品牌包裝與當代設計觀點,甚至撥出部分盈餘回饋地方、改善生活,而當地工匠或工坊則提供原料與傳統技藝,例如IKEA 2009年PS collection系列。如此的設計策略已經成為市場上最具話題性也值得觀察的現象。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11/6 正式起跑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將在 6 日晚上 19 時 30 分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正式揭開序幕,現場將推出名為「光構」的特別表演節目,將投影光線變成畫筆,在當代美術館的建築外牆上,直接畫出一面虛構的影像,光影與聲音交錯賦予當代藝術館另一個超現實建築的面貌,宛如親臨一場魔幻光影秀。館內還有國際數位藝術大師邀請展、國際動畫影展以及國內多項得獎的數位藝術作品展,無論規模與質感都是歷屆之最,而且全部免費參觀。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首度由剛成立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策展,執行長執行長黃文浩與藝術總監張賜福邀請臺北藝術大學藝科中心主任王俊傑和王福瑞兩位教授共同策展,活動有五大主軸,分別為: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獎、第三屆數位藝術評論獎、數位藝術表演及創作論壇。
由於活動多元豐富、參與團體眾多,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首度將數位平台擴展至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西門紅樓、華山 1914 創意園區和臺北歌德學院等五個展場,還推出 3 場數位藝術表演,除了「光構」,還有台灣現代畫大師劉國松等五位畫家的開幕表演,將於 11 月 7 日晚上於西門紅樓登場,由於這是現代畫、現代舞與數位藝術首度結合,未演先轟動,門票幾已被索取一空。閉幕表演則由「法國里昂 GRAME 國家音樂創作中心」的古典音樂數位藝術表演壓軸,將於 11 月 14 日晚上在華山 1914 創意園區演出。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的展出主題為「光怪」(Funky Light),策展單位昨天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記者會,王俊傑在會中指出,今年數位藝術展與過去很不一樣,首度推出聚焦的主題,引進的國際大師作品,也全部以光影變化為主;光可以看到卻摸不到,光影的呈現代表我們正面對虛擬、現實混淆的環境,光是科技的力量,它詮釋世界可以更模糊,也可以更浪漫。
主辦單位代表台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王逸群表示,自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成立,讓數位藝術有了基地以後,今年數位藝術展結合北藝大與李國鼎基金會,在五大展場推出五大主軸活動,非常令人期待,尤其是這次的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水準為歷年之最;他期待台北市民能踴躍參加今年的精彩展覽。
「K.T.科藝獎」主辦人朱雲鵬教授也指出,今年參賽作品非常豐富,是歷年來最精彩的一次,有些學生作品已經達到國際水準,尤其是互動科技藝術類的作品;他也呼籲大家來當代藝術館一睹這些深具創意的作品。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特別邀請五位國際級數位大師的精湛作品,在當代藝術館展出。包括去年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Ars Electornica 的平川紀道《觀察家的玩物》、保羅.巴布埃納的《擴增雕塑》、卡斯登‧尼可萊的《幻景》、喬納斯.達貝格的《三個房間》以及克里斯托夫‧布雷希的《天堂》。昨天首度開放給媒體採訪,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影特效與視覺聽覺震撼,讓所有媒體記者印象深刻,鎂光燈此起彼落。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類獎項,在展出現場進行評選,由王連晟《靜電位》奪得首獎,以小時候捕蚊燈為創作啟發。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展出時間從 11 月 6 日至 11 月 15 日為止,展期只有 10 天,全部免費參觀。民眾如要預約導覽或查詢詳細的活動與展出資訊,請上官網:www.dac.tw/daf09,或電02-77360708。
轉自:http://www.heyshow.com.tw/newsdetail.asp?id=4295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首度由剛成立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策展,執行長執行長黃文浩與藝術總監張賜福邀請臺北藝術大學藝科中心主任王俊傑和王福瑞兩位教授共同策展,活動有五大主軸,分別為: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獎、第三屆數位藝術評論獎、數位藝術表演及創作論壇。
由於活動多元豐富、參與團體眾多,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首度將數位平台擴展至台北當代藝術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西門紅樓、華山 1914 創意園區和臺北歌德學院等五個展場,還推出 3 場數位藝術表演,除了「光構」,還有台灣現代畫大師劉國松等五位畫家的開幕表演,將於 11 月 7 日晚上於西門紅樓登場,由於這是現代畫、現代舞與數位藝術首度結合,未演先轟動,門票幾已被索取一空。閉幕表演則由「法國里昂 GRAME 國家音樂創作中心」的古典音樂數位藝術表演壓軸,將於 11 月 14 日晚上在華山 1914 創意園區演出。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的展出主題為「光怪」(Funky Light),策展單位昨天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記者會,王俊傑在會中指出,今年數位藝術展與過去很不一樣,首度推出聚焦的主題,引進的國際大師作品,也全部以光影變化為主;光可以看到卻摸不到,光影的呈現代表我們正面對虛擬、現實混淆的環境,光是科技的力量,它詮釋世界可以更模糊,也可以更浪漫。
主辦單位代表台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王逸群表示,自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成立,讓數位藝術有了基地以後,今年數位藝術展結合北藝大與李國鼎基金會,在五大展場推出五大主軸活動,非常令人期待,尤其是這次的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水準為歷年之最;他期待台北市民能踴躍參加今年的精彩展覽。
「K.T.科藝獎」主辦人朱雲鵬教授也指出,今年參賽作品非常豐富,是歷年來最精彩的一次,有些學生作品已經達到國際水準,尤其是互動科技藝術類的作品;他也呼籲大家來當代藝術館一睹這些深具創意的作品。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特別邀請五位國際級數位大師的精湛作品,在當代藝術館展出。包括去年獲得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Ars Electornica 的平川紀道《觀察家的玩物》、保羅.巴布埃納的《擴增雕塑》、卡斯登‧尼可萊的《幻景》、喬納斯.達貝格的《三個房間》以及克里斯托夫‧布雷希的《天堂》。昨天首度開放給媒體採訪,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影特效與視覺聽覺震撼,讓所有媒體記者印象深刻,鎂光燈此起彼落。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類獎項,在展出現場進行評選,由王連晟《靜電位》奪得首獎,以小時候捕蚊燈為創作啟發。
第四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展出時間從 11 月 6 日至 11 月 15 日為止,展期只有 10 天,全部免費參觀。民眾如要預約導覽或查詢詳細的活動與展出資訊,請上官網:www.dac.tw/daf09,或電02-77360708。
轉自:http://www.heyshow.com.tw/newsdetail.asp?id=4295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觀點與「觀」點—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
觀點與「觀」點- 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
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將聚焦在「觀點」與「觀」點的對話、討論與互動,探討目前存在於亞洲的種種狀態如何演變而來,哪些影響了我們觀看事物的方法及意義之賦與?隱藏在外表之後的是什麼?事物如何出現意義?為何會那樣出現?是誰在觀看?又如何觀看?我們所「看到的」與我們所「相信的」如何關聯?又為何這樣關聯?而「觀點」與「觀」點之間的脈絡、依存、補充、交互闡釋啟蒙、或者是歧義、衝突、迷思如何打造了今日的世界?
觀點與「觀」點的對話是一個開放式論壇,鼓勵透過藝術創作的語彙來再讀、反思、借鏡、理解當代亞洲生活文化的底層架構及其現實,並經由這些不同取徑、視野、現象與思考的方式,激發既有經驗及認知體系外的其他可能。
國立台灣美術館繼2007年以「食飽未?」作為「亞洲藝術雙年展」的開場主題,以問候語的形式開啟亞太地區藝術家互動、溝通與分享的契機之後,2009年的「亞洲藝術雙年展」將聚焦在「觀點」與「觀」點的對話、討論與互動,探討目前存在於亞太地區多元交錯的觀點是如何地被深化並演變為我們所身處的當代狀態,這些觀點的多義性以及背後所交雜的文化內涵,又如何經由日新月異的當代現實以及因文化差異而分馳發展的社會面貌,豐富了所謂「亞洲觀點」的特殊位置。
隨著近年來亞洲國際經貿的發展性潛力備受全球的關注,以亞洲現象為中心所交集的各種文化觀點以及美學內容的討論,逐漸匯流成觀察當代藝術發展趨勢的重要焦點之一。亞洲當代藝術也藉由多元觀點的提出,而具現一種持續衍化發展的特質。國美館作為台灣與國際社會間一個重要的藝術交流平台,特在2009年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呈現存在於亞洲內部多元、歧異、甚至可能是衝突的「觀點」與「觀」點,經由藝術的集結、互動、討論與激盪,開拓交流與對話的機會,希望促進對當今亞洲現實更具深度的觀察及理解。
觀點與「觀」點—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邀請了來自亞太地區20個國家的56位/組藝術家與影片導演,藉由各種創作媒介──包含繪畫、裝置藝術、雕塑、數位藝術、動畫及紀錄片──所組成的144組/件作品,精采呈現出亞太地區藝術家對當代社會文化的特殊觀察視角及創作觀點。國美館並且將在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期間(2009年10月24日~2010年2月28日),首先推出「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藝術家座談會」(10月24~25日),並陸續辦理亞洲藝術高峰論壇、亞洲藝術研討會及一系列專題演講、專家現場導賞、各學齡層及教師研習等推廣教育活動,持續介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亞洲視角,以及其所衍生的觀點與論述流變。
轉自:http://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1_1.aspx?SN=2558#N
詳情: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2009/
訂閱:
文章 (Atom)